2016年11月23日,永利官网老品牌3044永利集团登录英语文学文化中心在南校G213举行“Bob Dylan的诗歌与社会”讨论会。Bob Dylan作为歌词作者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颇为引人注目。本次讨论会讨论了Bob Dylan歌词的整体特色,分析了他获诺奖的原因,并细读他的几首歌词,实际感受其中的好处。
具体说来,Bob Dylan的歌词(以下以“诗歌”代替,因他的歌词也是诗歌)有如下特色,这些特色也是他被诺奖关注、最终获奖的原因。
首先,Bob Dylan创作的诗歌数量众多,高达500多首,并仍在更新中。庞大的数量说明作者有持续的创作激情和旺盛的创造力,是高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正所谓从量变到质变。观古今中外,伟大的作家基本都是数量和质量的双赢家。(当然也有例外,如张若虚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冠绝全唐,曹雪芹凭孤篇《红楼梦》留名青史。)
第二,Bob Dylan 不仅创作数量可观,他的题材、主题多样,并一直在拓新。六、七十年代是Bob Dylan的创作高峰,他的诗歌以政治、社会为题材,包括反战、人权,小人物的卑微和无奈等。因此,他那时的诗歌被冠以“抗议歌曲”的头衔。但Bob Dylan拒绝标签和模式。70年代后期他的诗歌转向宗教思索,也时有对政治、社会的关注。此后他的诗歌转向个人情感、生命思索等。作为歌词作者的Bob
Dylan广泛取材,不断创新,作为歌手的他也一直在进行新的尝试。他的演唱风格从乡村到摇滚、到电子音乐、爵士、说唱、灵歌、蓝调等,基本上是一部美国流行音乐史。
第三,Bob Dylan的诗歌虽然取材广泛,但总是紧贴生活和现实,他的很多诗歌是社会运动、社会事件的回响和见证,如人权运动者MedgarEvers被杀,黑人女孩Hattie Carroll之死,泰坦尼克号下沉等事件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反映。正如白居易、杜甫的诗歌被称为中国的“诗史”,Bob Dylan的诗歌也可称为“美国的近代史”。因此,Bob Dylan不仅是美国六七十年代流行文化的代言人,他也是那个时代的代言人、是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前总统克林顿称Bob Dylan “比任何艺术家对我这一代人的影响更大。”有人批评此次诺奖为“老家伙们的怀旧”,这批评本身正说明了Bob Dylan在那个时代的影响力。
第四,Bob Dylan的诗歌虽然贴近现实,却超越了现实,是对现实的提炼和哲学思考。如他著名的诗歌之一《答案在风中》提到炸弹、自由受限、哭泣、死亡等,让人联想到当时的越战、人权运动,直指现实。但诗歌又用白鸽、沧海桑田、天空等意象超越现实,将现实提升到哲学、人文、永恒的高度。又如,Bob Dylan诗歌中的叙述者多为现实中的小人物,但这些小人物不是个体,而是代表了每一个无奈的人或每一个人无奈的时刻。这些无奈的人和时刻也代表了荒谬、无奈的生活和人生。因此,通过对小人物的描述,Bob Dylan进行的是如萨特、加缪、卡夫卡般对存在的思考。
Bob Dylan的歌词不仅是对现实的提炼和哲学思考,也经常具有穿透现实、预测未来的力量。如他在歌曲《我没事,妈妈(我只是在流血)》中唱“美国总统也会被抓光腚”不久,美国总统尼克松遭遇“水门丑闻”;而他唱《硬雨将下》不久,古巴爆发由美苏军备竞赛导致的导弹危机。这些预测的应验不是巧合,也不是神奇功能,而是来自诗人对世事的洞察,来自他在洞察中获得的智慧。因预言式的洞察力,Bob Dylan的诗歌具有了如《圣经》一般的启示力量,而他自己也获得了圣人一般的形象。
第五,Bob Dylan的歌词大多以现实为题材,语言大量使用口语、俚语,但它们不是简单的口水诗。他在口语、俚语中穿插新鲜、生动的意象,这些意象深入人心,象莎士比亚的语言一样如今已成为英语语言的一部分,如著名诗歌《答案在风中》、《如滚动的石头》中的标题意象;其他诗歌中如太阳底下的火焰、脑中的雾圈、冻叶、鬼魅的树等如艾略特《荒原》般的意象等。他的诗歌中还有丰富的人物意象,如《瘦个子歌谣》中的琼斯先生、《铃鼓先生》中的铃鼓先生,诗歌中经常出现的耍杂技的人、艺人等。这些人物意像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英语的经典人物意象,如歌手列侬的歌曲《蓝调儿》中就运用了Bob Dylan的琼斯先生形象-“我想自杀/就象Bob Dylan的琼斯先生”。
Bob Dylan诗歌中也经常使用典故,有《圣经》典故、文学典故、历史典故等。典故的运用不仅扩大了诗歌的内涵,也丰富了诗歌的语言,让诗歌口语化的语言增加了厚重感。不仅如此,Bob Dylan自己还创作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警句,如“如果不忙着出生就会忙着死去”、“统治者制定制度,智者和傻瓜同来遵守”、“不用天气预报也知道今天的天气”、“美国总统有时也会被抓光腚”。这些警句如他创造的意像,已成为英语经典,经常被引用,如美国总统卡特曾引用他的警句“如果不忙着出生就会忙着死去”。
正是BobDylan歌词内容的广泛,歌词思想的深度和厚度,歌词语言的娴熟丰富,让很长时间徘徊在正统文学之外的歌词达到了文学的高度,获得了诺奖的青睐。诺奖颁奖辞称:“他为美国诗歌传统创造了新鲜的诗意表达“。总统奥巴马称Bob Dylan “独特的魅力不仅改变了人们对音乐声音的定义,也改变了人们对音乐所传递的信息的看法以及音乐该给人怎样的感受的传统看法”。
诺奖颁给Bob Dylan,除了对他歌词的社会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肯定外,也是诺奖在导向上对文学传统的回归。正如诺奖委员秘书长Sara Danius所言, Bob Dylan是英语诗歌传统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继承了2500年前荷马、萨福开创的传统,让诗歌与音乐结合起来,让诗歌与舞蹈、表演结合起来。而Bob Dylan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人,集讲故事者、智者和圣人为一体的行吟诗人。
以上11月23日Bob Dylan诗歌讨论会的内容。参加讨论的有陈炜、李惠胤、李厚祥、郭琰、王小东、吴志春、周芳等。会议不仅讨论了Bob Dylan的诗歌(歌词),由Bob Dylan的歌词又讨论到了当代中国歌曲的歌词问题。中国有些歌词也具有Bob Dylan诗歌的社会性(如崔健、Beyond乐队,罗大佑、许巍、李健等歌手的歌词),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还不够。究其原因,似乎应该追究到中国教育的问题,中国现代教育注重实效,人文素质教育普遍缺乏,导致艺术工作者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后进无力,难成大家。而Bob Dylan不仅是歌手、诗人,他也是画家、演员、剧作家,具有较全面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天赋也很关键,如莎士比亚、莫言还有最近走红的诗人余秀华,都没有受过很多传统意义的正规教育,但他们的天赋让他们在任何土壤都开花结果。
在讨论过程中,讨论者们用富于质感的声音朗读了Bob Dylan的代表诗作如《答案在风中》、《如滚动的石头》、《铃鼓先生》等,也聆听了他的歌曲,全方位感受了Bob Dylan的魅力。